![](http://www.b2bname.com/static/style/logobanner.gif)
基础油分类
基础油是发动机油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发动机油性能的主要成分。
美国石油协会将机油的基础油分为五类。一类机油是市场早期产品,如今已经退出市场多年,大家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这类机油。目前在售的实际上只有四个类别的基础油,也就是常见的二类(GroupII)“矿物质基础油加氢裂解”的矿物质机油,三类(GroupIII)“矿物质基础油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加各类添加剂”的半合成机油,四类(GroupIV)是仅以“聚α-烯烃(PAO)作为基础油加各类添加剂”的全合成机油,还有五类(GroupV)其他全合成机油,主要以“PAO、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等合成的基础油加各类添加剂”的全合成机油。
所有在售的机油都可以归到这四类基础油类型中,唯独壳牌公司生产的深灰色包装的超凡喜力系列机油是个例外。因为这个系列的机油本质上来讲是属于矿物质基础油加工后添加各类添加剂组成的半合成机油;但是,壳牌公司利用其专利技术XHVI(加氢异构化生产超高黏度指数)使此系列机油达到了类似四类PAO型全合成机油的性能,所以壳牌公司坚持认为此机油包装上注明“合成机油”是合适的。如此一来,现在许多机油厂商只好将包装上的“合成机油”改为“100%合成机油”或者“全合成机油”,以此来表达自己不含任何矿物质基础油。我们也只好在基础油分类中增加一个“三类合成油”来专门定义灰壳系列产品的基础油类型,以此还壳牌一个“公道”,毕竟人家的灰壳系列确实不是半合成的性能档次。
我举一个例子简单对比一下矿物质机油和全合成机油的性能差异。
我们看到其实在同一个SAE等级范围内,全合成机油和矿物质机油的性能指标都差不多,只是表观粘度更好一些,也就是说低温启动的润滑性能更好。那么全合成机油的优异性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开始讲得比较深入了,如果你跟不上没有关系,后面我会专门介绍机油的每一项性能指标。我们从上表中可以得到一个信息,5W30全合成机油的基础油是以粘度指数很高的SAE30全合成油为基础添加低温粘度改善剂来实现更低温度下的低粘度启动润滑,当我告诉你SAE30本身就是发动机暖机状态的理想润滑粘度,你应该很容易理解为何全合成机油粘度更加稳定了吧。而矿物质机油是在粘度指数很低的SAE5矿物质基础油上增加粘度指数改善剂来实现低温启动时不要太粘稠而高温时不要过于稀薄。所以全合成的主要优势是高里程的稳定性,通俗讲就是性能随里程增加而逐渐衰退得更缓慢。另外还有一种老的说法认为矿物质机油的油泥比全合成的更多。过去的确矿物质机油不够纯净,从天然资源中提炼的机油,有些杂质也在所难免。而全合成机油是全人工合成的,当然纯净。不过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提升,矿物质机油杂质含量已经很少了,主要弱点还是体现在性能不够稳定上。
通过以上对机油分类的介绍,我想大家大体上能感觉到,非竞技类的高档机油一般是SM或SN级,粘度为0W20或0W30超低粘度的四类或五类全合成机油。
除了SAE的粘度等级可以简单区分机油性能之外,机油还有哪些性能指标可以进行直观的对比呢?请看下篇机油的主要性能指标。